啦啦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> 第790章 我们有执照

第790章 我们有执照(2 / 2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
齐永林继续说道:“很好,全票通过。既然说到了酒水公司的问题,那我就再强调几句。第一啊,酒水销售公司虽然在年前成绩十分亮眼,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,高粱红酒本身存在弊端。高粱红酒种类太过单一,市场定位不够明确,价格不高不低,高不成低不就啊。我们要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市场。这一点,晓云同志,你要继续和高粱红酒厂那边对接,让他们务必加快研究。当然,一会儿我和平安县的郑红旗同志也会交流这个事儿。

第二点,要迅速抢占市场。不知道你们看最近的人民日报没有?关于市场和计划在商品经济中如何调配的问题,人民日报已经连发了几条社论。我敢断定啊,市场自由会逐步成为调控商品经济的主要手段,计划将会逐步沦为辅助性的政策措施。我们从苏联的经验也能看到,靠计划搞生产太僵化了,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开放。下一步,酒水销售公司要继续和省经贸委联系,拓宽销售渠道,在地级市场进行下沉。”

众人都拿着笔,认真记录着齐永林的重要讲话。会议室里只有笔尖在纸张上划过的沙沙声,大家都全神贯注地聆听着齐永林的每一句话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信息。

齐永林继续说道:“关于第三点,是我着重强调的。酒水公司必须要尽快完善自己的内部架构。既然是市场,那就要有竞争,这个竞争一个是外部竞争,一个是内部竞争。外部竞争是和同类白酒进行竞争,那么内部竞争,就是酒水公司内部也要成立不同的销售部门,各个部门之间要有压力传导,不能大家都安于现状。要定一个销售目标,对这个销售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。当然,我今天就先点到这一点,等到批准了李正阳同志的任命之后,酒水公司要召开全体干部大会,我再给同志们好好讲一讲。下面我讲第四点,那就是提前谋划好啤酒这一重要新兴产业的销售工作。我们花了200多万,买下的不仅是高粱红酒厂的代理权,还有临平县啤酒厂的代理权。虽然临平县啤酒厂现在连个酒瓶子都没有,但是我们要对他们有信心,大家要做规划,可以提前代理其他品牌的啤酒,占领市场,建立销售渠道。

第四。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啊。高粱红酒厂,现在说实话,虽然效益还不错,但公司内部架构完全是一家家族式的小作坊企业。在面对市场竞争和深刻变革的时候,是很难做出灵活调整的。这样的企业,撑个三五年没问题,但是再往后看,随着市场的自由流通,白酒的不断相互渗透,高粱红酒厂如果不实施变革,不引入专业的管理人员,我对它的未来感到担忧啊。

第五,马克思经济原理的普遍规律指出,大家一定要居安思危。不要觉得咱们靠着市政府,就一定能够做大做强。咱们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,所以我一定要提醒大家,要有危机意识。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,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指出,危机是有周期性的,分为四个阶段,那就是危机、萧条、复苏和高涨,这是一种循环,它就表现为企业破产、工人失业和商品滞销。资本必须经历货币资本、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循环,我们要在市场蓬勃发展期顺势而为抢抓机遇,多投资一些效益好的企业,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基本内容。大家一定要多读读书。方建勇同志,你在管常务工作,下一次党委会上,一定要搞一个学习制度,我们带头学,大家共同学习。”

方建勇拿着笔,全神贯注地记录着齐永林的观点,生怕错过一个字。他在供销系统当了那么多年一把手,也参加过不少供销系统的内部培训,可包括自己所有的大学老师在内,从来没有一个人讲话能像齐永林这样,有深度、有高度、有广度,还极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。之前有人说齐永林架子大、爱慕虚荣,现在看来,通过他的讲话就能判断,齐永林还是非常冷静、有远见的,不愧是国内顶尖大学财经专业的高材生。

会议结束后,已经过了饭点。齐永林回到办公室门口,这时,他看到有人在等自己。齐永林原本以为是郑红旗,可推了推眼镜才发现,是齐江海。他这才想起来,春节前齐江海来投奔自己,自己让齐江海安顿在了门卫室里。

宋清仁跟在齐永林身后,拿着齐永林的笔记本和水杯。齐永林潇洒地挥手说道:“清仁啊,去泡杯茶。”

宋清仁在秘书一科当科长的时候,这些端茶倒水的活没少干。特别是齐永林来了重要客人之后,端茶倒水一般都是宋清仁亲自服务。此刻的宋清仁也认命了,心里十分清楚,没有齐永林,到哪个单位都不可能解决副县级的问题。现在也只有曲线救国,先解决生存问题,等成了副县级之后,按照规定,副县级干部是可以自由交流到其他岗位上的。

宋清仁端着茶过来,齐江海忙站了起来,双手接过了茶杯,齐永林自然也是看在眼里。对于这个缠着自己的本家老乡,齐永林一时不知该给他安排个什么样的岗位。齐江海带着一副谨小慎微的样子,放下水杯,双手紧紧地捏在一起,硬着头皮说道:“这几天,我和门卫大爷把大院里里里外外都收拾了一遍,包括工业开发区的办公楼,我都拿拖把拖了两遍。”

齐永林目光落在齐江海身上,瞬间便洞悉了他的心思。齐江海这般卖力打扫,无非是想在自己面前留下好印象,表明自己是个勤快人,对岗位也不挑不拣。毕竟,一个甘愿从打扫卫生做起的人,确实没有资格对工作岗位提过多要求。

齐永林抬起手,动作舒缓却带着几分不容置疑,缓缓说道:“江海啊,你把门关上。”齐江海听闻,像接到紧急指令一般,立刻起身,快步走到门边,双手握住门把,轻轻合上,关门的动作极为小心,生怕发出一丝多余声响。

齐永林接着又挥了挥手,示意齐江海坐下,语气变得温和许多:“别站着,坐下说。咱们不说500年前,就说200年前,那也绝对是一家人。我打心底里是想帮你,可现在真犯愁啊,不知道该把你安置在哪个岗位合适。实话说,东投集团如今不缺岗位,我们已经注册成立了建筑、运输、商贸、酒水销售还有投资等好几家公司,岗位有的是……”

齐江海一听,急切之情溢于言表,连忙说道:“叔,我不奢望正式工作,您随便把我安排到哪个分公司,哪怕让我去看大门都行啊。”说这话时,他的双眼紧紧盯着齐永林,眼神里满是渴望与哀求。

齐永林不禁笑了笑,耐心解释道:“让你去看大门,别人会怎么议论我?我把本家侄子安排去守大门,单位里的同事会怎么想?老家的乡亲们又会怎么说?关键是,这对你来说不也太屈才了吗?看大门一个月才挣几十块钱,在这社会上,就算去要饭,一个月挣得也不止这些吧。”

正说着,一阵轻轻的敲门声传来,宋清仁在门外恭敬地说道:“领导,食堂的饭都准备好了,您看再不吃,恐怕就凉了。”

此时,还没到正月十五,正月初七初八的天气依旧寒冷刺骨。正如宋清仁所言,在这样的低温下,饭菜煮出来没一会儿就会凉透。东投集团虽说在光明县政府大院里办公,但工业开发区在后勤管理上先入为主,食堂的各项事务都由他们负责。那些工业开发区的师傅们,秉持着“端谁的碗服谁管”的原则,每次都严格按时开饭,过时不候。也正因如此,齐永林暗自决定,得改造一下东投集团的办公场地,把下面一层规划为商贸区,上面用作办公区。

齐永林摆了摆手说道:“算了,你们去吃吧,一会儿郑红旗要过来。”

宋清仁应了一声,关上门。他心里不禁泛起一丝疑惑,郑红旗要来,怎么事先没通知自己呢?郑红旗来了,自己要不要一起吃饭呢?一连串的疑问像泡泡一样在他脑海里不断冒出。

听到郑红旗要来,齐江海原本黯淡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,他犹豫了一下,壮着胆子问道:“是平安县县郑红旗吗?”

齐永林这才猛地想起来,一拍座位扶手说道:“哎呀,对了。以前你在平安县的时候,红旗还是常务副县长,现在他都已经是县委书记了。要是当时,你不是……”话说到一半,齐永林缓缓放下手,原本想说要是当时齐江海没犯糊涂,说不定现在也能当个县长之类的话,可话到嘴边,又觉得此刻说这些毫无意义,便硬生生打住了。

齐永林转而问道:“你还没吃饭吧?”齐江海神色有些尴尬,轻轻点了点头,说道:“市长,我一直在等您呢。”

齐永林听了,微微点头:“嗯,这样,中午一起吃饭。”

在光明区政府大院门口,饭馆一家挨着一家,大大小小,档次各异。胡晓云在工业开发区任职的时候,就和门口一家装修稍显高档的餐馆建立了合作关系,这不,已经早早为中午的饭局做好了周全安排。

齐永林带着齐江海、胡晓云,与郑红旗、张云飞、邓晓阳在酒店门口碰了面。酒店门口洋溢着浓浓的新年氛围,大红灯笼高高挂起,在微风中轻轻晃动,灯笼上的红色穗子也跟着摇曳生姿。

郑红旗一眼瞥见齐江海,脸上顿时露出诧异之色,他着实没想到齐江海已经出狱。而晓阳看到了齐江海,若不是齐永林在,扭头也就想走了。

回想起以前的齐江海,脑子里都是坏水,差点就将友福和文静的清白就彻底没了。之前的齐江海不可一世,浑身透着一股傲慢的官架子,走起路来都自带派头。可此刻站在眼前的他,身形明显清瘦了一大圈,脸上的肉都少了许多,显得颧骨有些突出。以往齐江海的眼神里总是闪烁着三分狡黠,透着一股精明劲儿,而如今,那眼神里只剩下木讷与胆小,整个人的气场和以前相比,简直判若两人,晓阳心里不禁感慨万千。

众人一同走进包间,包间内布置得古色古香,墙壁上挂着几幅意境悠远的山水画,为整个空间增添了几分雅致韵味。少顷,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袅袅升腾,齐永林道:不要搞大鱼大肉,过年了胖了五斤。

没等胡晓云起身,张云飞就快步走到包间门口安排去了。

追根溯源,郑红旗算是齐永林从计划委员会带出来的骨干力量。当初,郑红旗刚到平安县时,和钟毅、邓牧为等人关系并不融洽,经历了一段艰难的磨合过程。后来大家摒弃前嫌,携手合作,郑红旗也凭借自身努力得到了提拔重用。为此,齐永林曾一度认为郑红旗背叛了师门,将他视作齐家帮派的叛徒。然而,后来齐永林慢慢也感悟到了,资源要合作,人脉要共享,从市长的位置上退下来,到东投集团担任董事长,更加深刻意识到,人啊,确实是合则两利,斗则两伤。以前那些宝贵的政治资源,都没能好好利用和整合,等到真正有求于人的时候,才深切体会到人脉和关系的重要性。毕竟东投集团董事长这个位置,在很多事务上都需要四处求人帮忙。

众人一开始自然是围绕着新春佳节,说着一些冠冕堂皇的客套话,说完客套话之后,郑红旗收起笑容,一脸认真地对齐永林说道:“领导,今天我来,一是给您拜年,二呢,还是想争取咱们东投集团的支持啊。”

春节期间,郑红旗就专门到齐永林家里登门拜访,已经拜过年了。齐永林摆了摆手,豪爽地说道:“红旗啊,有话就直说,咱们也是合作共赢嘛。”

郑红旗接着说道:“是啊,高粱红酒厂酒水销售公司就是双方合作的典范呀。市长,我觉得哈,我们还有一些优势产业,存在很大的互补性。就说我们城关镇,有一家乡镇企业,和工业园区联合成立了一家叫联营汽车公司的企业。这家汽车公司,是我们县交运公司的重要补充。为了避免我们县交运公司和联营汽车公司产生竞争,我们打算让联营汽车公司主要面向省外市场和货运市场,而县交运公司主要负责省内客运市场。”

齐永林听后,点了点头,脸上露出赞许之色,说道:“这个想法很好啊,我很赞成。一个县里面,运输公司之间能做好分工,这很不错。红旗,你说说,咱们合作的点具体在哪里?”

郑红旗连忙说道:“就让我们晓阳县长给您详细汇报一下。”

晓阳看了看齐永林,主动起身为他添了一杯茶水,动作娴熟又恭敬,说道:“领导,是这样的。现在客运市场需求旺盛,特别是往东南沿海地区,但是长途客车,进口的车一台接近100万,靠我们县交运公司或者联营公司自己购买,最多也就是跑一两条线路,负担实在太重了。我们想着,由东投集团和联营公司共同组建一家新公司。东投集团资金雄厚,这样我们就可以为整个东原的各个县服务。”

郑红旗在一旁点了点头,补充道:“晓阳县长这个提议确实不错,不过有个问题,我们成立联营公司之后,那不照样和市交运公司存在竞争关系吗?”

晓阳赶忙说道:“东原有800万人口,市场规模足够大,再者说了,咱们东原目前只有市交运公司一家有几条线路,根本不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。这种竞争,更多的是为群众服务。现在打工潮越来越热,客运市场需求非常旺盛,完全能够容纳多家客运公司共同发展。”

听完晓阳的汇报,齐永林陷入沉思,他微微皱眉,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,片刻后点了点头说道:“晓阳啊,你说的很好,我基本都认同。但是现在,上头政策卡得很紧啊。我们之前已经成立了运输公司,但主要打算是跑货运,我找了瑞凤同志,现在都拿不到执照和线路啊。”

晓阳看了看齐永林,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,说道:“永林市长,我们公司办的早,我们的执照都拿下来几年了,省内省外,都有。不然的话,我们怎么敢冒昧的打扰市长。”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